当前位置: 因泰莱激光/资讯中心/行业新闻/正文
光的情怀 写在纪念激光器诞生60周年
文章来源:武汉因泰莱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人气:1379    发表时间:2020-06-01

  “ 光是我们社会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原素,科学对光这一自然现象的理解和运用惠及全人类。光是首要的,正因为有了光,世界才能呈现在我们眼前。正因为光至关重要,对光的关怀深深植入所有文明之中。”

  ——节选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  阿祖莱2020年国际光日致辞


  光技术发展历程

  激光(laser)一词是英文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缩写,原意为“光激射器”。


  1917年,爱因斯坦首次提出“受激发射”理论,奠定了激光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之后,一些科学工作者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做了大量的延伸工作,并在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注意到利用物质体系特定能级间粒子数分布的反转和相应的受激辐射过程,对入射的微波电磁辐射信号有进行相干放大的可能,并在此设想启发下制成了基于激辐射原理的实用装置——微波激射器(简称MASER)。


  此后,美国和前苏联科学家也相继发表论文提出研制激光器的可能性和有关条件的设想。最终,在1960年,梅曼博士宣布他研制成了红宝石激光器,而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束激光。


01.webp.jpg


  此后,光便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而今,激光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已成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密切伙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7年将每年的5月16日定为“国际光日”,旨在弘扬光在科学、文化和艺术、教育和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在医药、通讯和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激光器的诞生意味着光科学的革命开始,此后短短几年,各种不同工作物质的激光器相继推出。另一方面,广泛开展激光的应用研究也初见成效,打孔、焊接等技术因利用激光技术而实现了效率成千倍、甚至万倍级地增长。此外,激光也开始被应用在医学治疗中。激光的诞生对当代社会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我国,自1957年以来,在老一辈专家的带领下,激光逐渐在科研、教学、生产、医疗和航天等诸多领域获得了长足发展,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提升和国防建设的巩固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国际激光领域中也争得了一席之地。


02.webp.jpg


  光技术未来前景广阔

  激光是20世纪与计算机、原子能和半导体齐名的四项重要发明之一,因其具有单色性纯、亮度高、方向性强、相干性等特点,在装备制造业、汽车工业、医学、农业、能源、光学、航天等诸多行业和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激光在各种材料的加工中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激光使得在地球上制造人造小太阳热核聚变有了希望;激光使全息照相技术从理论变成了现实、使长度计量和干涉计量提高了精度;激光开创了光谱学的新领域,使定向和催化化学得到了突飞猛进。


  在未来,激光还将被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造福人类生产生活。


  来自激光人的心声

  5月16日国际光日即将到来,慕尼黑上海光博会作为光电行业的年度盛会,集结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上海光机所、长春光机所及激光行业知名企业,为激光器这一重要发明的诞生献上60周年的祝福和寄语。各位激光人立足行业多年,他们与中国激光同前进、共见证,初心不改,情怀满满。


  让我们一同领略他们与光电行业的那些点点滴滴:


  王又良

  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主任

  在纪念激光诞生60周年之际,很高兴地看到,激光已成为一种全新的工具,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助力全球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中国激光加工产业已进入第二个十年黄金发展的关键机遇期,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携业内同仁为实现中国民族激光产业梦,作出新的贡献。


  张庆茂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副会长

  激光器的诞生是人类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巨大成功!它的出现拓宽了人类认识自然、适应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能力,为人类提供了全新的“工具”,人类能够实现从不同时域、空域认识自然和自己并创造奇迹,改善生活的质量,与自然和谐相处。


  朱晓

  华中科技大学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武汉·中国光谷激光行业协会会长

  激光器经历了60年的发展,已经从实验室进入到千家万户。特别是高功率工业激光器的技术成熟,使高功率工业激光器已经成为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利器”。现在,工业超快激光器正在成为制造业的新工具,随着高平均功率、大能量超快激光器技术的成熟和提升,将使人类制造业跃上新的台阶,激光将成为代表人类进化的最先进工具。


  肖荣诗

  北京工业大学激光工程研究院教授

  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激光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经过60年的发展,以激光为基础的光电子产业在全球迅猛发展。展望未来,激光必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如果说十九世纪是蒸汽动力时代,二十世纪是电气时代,二十一世纪一定是以激光为核心的光子时代。


  姚建华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

  激光先进制造研究院院长,教授

  自激光器问世以来,激光技术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尤其近十年来,各类新型激光器及先进激光技术在工业、农业、国防、医学、科研、日常生活等诸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我国在激光武器方面的快速发展,不仅将在太空战中抢占先机,也将惠及民用领域。我们对更高性价比的激光器件及相关技术的研发,以及激光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应用充满信心和决心。


  唐霞辉

  华中科技大学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湖北省激光学会理事长

  1960年,休斯实验室Maiman和Lamb共同研制的红宝石激光器发出了694.3nm的红色激光,这是公认的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60年来,激光功率及能量越来越高,更加  小型化,集成化。未来发展,更短的脉冲宽度,更多样化的泵浦方式:光泵浦、电泵浦、混合泵浦;多样化的工作物质:固体、气体、半导体、自由电子等。总之,激光改变世界、人类创造未来。


  杨蕾

  中国激光杂志社社长、总经理

  镭射出世六十余载,中国激光誉满全球。


  白雨虹

  《光:科学与应用》常务副主编

  我们沐浴在光的世界里,我们盛赞光及其在文化艺术、科学教育及绿色能源发展领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随着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的诞生,当代光科学技术进入飞速发展阶段。《光:科学与应用》(英文名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作为中国首本高水平光学类国际顶刊,以及国际光日系列活动的组织委员会成员,始终秉持并将长期坚持“服务光科学”的理念,以科技期刊为阵地,通过富媒体平台发表光学领域创新学术成果,加强国内外学者的交流与合作,为光科学技术的传播与发展贡献力量。


  刘善琨

  《中国激光界》杂志社常务副主编

  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激光经过60年的发展,已走进经济各个领域和人类的生活之中,它正以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推动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激光产业也已经成为我国当今最具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必将成为影响未来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中国激光界》愿同激光界各位同仁们,共同让“一束光”的能量,不断开拓和深化激光加工领域,不断扩大工业激光应用市场。


  黄哲

  通快中国激光技术总经理

  激光是一种工具,60年前第一台激光器在实验室问世,60年后它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而在未来,还有更多的奇迹等着我们去探索。激光大规模用于工业生产也不过二三十年光景,慕尼黑上海光博会见证了中国激光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整个发展历程。今年疫情让行业危中见机,值此激光器60岁生日之际,慕尼黑上海光博会重启有着特殊意义,不仅提振了激光人的信心,还为产业上下游的繁荣发展注入了生命力。


  陈寅飞

  相干公司中国区总经理

  科技改变未来,激光助力革新。在这千变万化的时代,激光器技术将继续发展,激光技术也将进入更多市场,突破更多工业、科研、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为人类创造更好的明天。慕尼黑上海光博会作为业界的窗口为全球激光业和广大用户搭建了优秀平台,愿业界同仁充分利用发挥这平台的优势,共同将激光产业推广到更大的市场。


  闫大鹏

  锐科激光副董事长、总工程师

  60年前的5月16日,是第一束激光产生的日子,自此,开始了人类探索与使用激光的旅程。60 年来,激光作为“最快的刀,最亮的光,最准的尺”,已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20年对激光行业压力在所难免,但不能抑制我们追光的热情,我们相信中国经济未来可期,中国激光市场的未来有厚积薄发的无限可能。在全球性的工业产业升级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锐科激光将坚守“核心光源、锐科制造”的发展使命,以中国内核力推中国制造焕发新活力。


  激光因其特性而在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 激光打标、焊接、打孔和表面处理技术被应用在手机和智能手表的制作中;

  03.webp.jpg

       2. 汽车的车身制作离不开激光焊接、打标、熔覆和表面处理的技术;

04.webp.jpg

  3. 我们每天办公使用的电脑中的各类元器件则由激光技术进行焊接、切割、打标和打孔;

05.webp.jpg

  4. 居家生活中的各类电器诸如洗衣机、热水器、水槽等也离不开激光的切割和焊接等技术……

07.webp.jpg